【政治學】『自由』與『民主』能劃上等號嗎?!
▸淺談 非自由的民主

這次所要分享的主題是『非自由的民主』,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注意到「新式身分證」與「人臉辨識系統」這兩個議題,有想過這兩個東西會帶給我們甚麼樣的改變嗎?他們又與非自由的民主有甚麼關聯?!

行政學謝望民(謝國璋)老師帶你一起探討!

新聞議題1《新式身分證》:https://www.storm.mg/article/1675190

新聞議題2《人臉辨識》:https://udn.com/news/story/7266/4147172


以下非自由的民主內文由謝望民老師提供▾▾▾

近來由於「新式身分證資安問題」及「火車站人臉辨識系統」等新聞事件的發酵,引發了一個政治學上的命題:那便是透過民選所產生的政府,是否也可能去侵犯人民的「隱私」與「自由」,甚至走向極權主義無所不包的「全面掌控」窘境。在全球將近兩百個國家當中,有許多國家乃是介於威權與民主國家之間,譬如新加坡、土耳其、俄羅斯及委內瑞拉等國,有的學者將其視為威權國家、有的學者將其視為民主國家,甚至有的學者認為這些國家尚未脫離「獨裁」的本質,而將其稱為「半民主國家」(semi-democracies)。

實際上,如果我們將民主的定義,僅限定為「選擇和產生政府的過程」(程序性定義),那麼我們將可能面臨到一個嚴肅的課題:假設選舉本身是公開、公正且透明的,但有可能選出來的卻是一位具備「種族主義」、「民粹主義」或「法西斯主義」的執政者。更確切地說,經由民主選舉程序所產生的政府,有可能是一個壞的政府,它是無效率、貪腐的、短視近利或不負責任的,它可能會受到利益團體或大型財閥的把持,進而無法採行符合公益和民意的政策。

誠如美國知名的政治評論家札卡瑞亞(F. Zakaria)便曾提出,有許多新興民主國家在透過選舉產生政府之後,政府卻試圖擺脫「憲法」的限制,並且從事侵犯「公民自由」及限縮「政治權利」的行為,這無疑乃是一種「非自由的民主」(illiberal democracy)。換言之,所謂的非自由的民主可界定為「即使是透過自由公平的選舉機制,也可能會產生一種箝制人民政治權利和公民自由的政體」

由此觀之,今日「自由」與「民主」這兩種觀念,固然在西方民主社會的歷史發展中密不可分,但在全球各地皆有出現「兩者分離」的現象,也就是民主選舉發展勢頭正旺,可是公民自由卻受剝奪擠壓。更進一步來說,這種介於「自由民主」與「封閉威權」之間的政體形式,在學界又有「混合式政體」(hybrid regime)、「選舉式威權政體」(electoral authoritarianism)或「競爭性威權政體」(competitive authoritarianism)之稱,還請各位同學要多多留意歐!

我們要時時監督政府,身為人民永遠要做一個反對黨,要去觀察政府是否有侵害到人民的權利、是否有剝奪人民的政治權利,及公民自由,讓我們一起有效的監督政府。


⬥2024年高普考一般行政:開課資訊(更多行政類課表)

專業科目

開課時間

上課時段

行政學

2023 / 10 / 17(二)

晚上 7:00

政治學

2024 / 03 / 12(二)

晚上 7:00

公共政策

2024 / 03 / 18(一)

晚上 7:00

同學都可以在下方填單預約試聽課程哦▾▾▾

參考資料:

吳玉山等主編,2014,《政治學的回顧與前瞻》,台北:五南。

孟玄譯,2005,《自由的未來:美國國內和國際間的偏執民主》,F. Zakaria原著,台北:聯經。

林承正等譯,2017,《政治學》,M. G. Roskin等人原著,台北:雙葉。

胡祖慶譯,2011,《政治學》,J. N. Danziger原著,台北:五南。

徐斯儉,2007,〈民主化的陷阱:從威權走向假民主〉,《中央研究院週報》,第1133期,頁3-5。

盛盈仙等譯,2017,《政治學》,A. Heywood原著,台北:雙葉。

arrow
arrow

    文化創意人~柔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