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學】考上月薪7萬公職,卻換來右手廢掉?
▸淺談 代表性官僚
近期有篇關於「拚死考上月薪7萬公職,卻換來右手廢掉的」新聞,同學若有關注到這篇標題聳動的新聞,就會發覺這篇裡面有很重要的問題與命題!
你,看出來了嗎?!
就讓行政學謝望民(謝國璋)老師帶你了解最新時事重點!
新聞來源:https://www.storm.mg/article/1889987
涉及概念:▸階級流動
▸社會流動
▸二個主要途徑 → 達到社會流動:
1. 教育
有些學理指出,如果我們能夠獲得較高的學歷,就可有社會流動。
2. 應考試服公職
應考試服公職是國民的一個權力,如果考上公職,就能獲得比較穩定的將來與保障。
起源▸由金斯里(D. Kingsley)提出
金斯里( D. Kingsley )在1940年代研究英國政府之後,發現常任文官大多來自於傳統的「中上階層」,因此提出了「代表性官僚」( representative bureaucracy )的概念。換言之,由於這種「階級取向」或「菁英導向」的官僚體系,其所制定的政策往往會與民意或社會脈動脫節( 恐龍文官?),故而金斯里便提出:民主政治的行政機關,必須代表它所服務的團體。
兩大類型▸由莫雪(F. Mosher)提出
1. 消極性代表( passive representation )
指公務人員的「人口背景」特徵,應當反映整體社會的人口背景特徵。
2. 積極性代表( active representation )
指公務人員應當確實反映「服務對象」的需求,並以專業知識和實際行動來爭取服務對象的利益。
由塞爾登(S. C. Selden)提出
1. 象徵性功能
一個能夠反映「社會多元」性質的官僚體系,意味著該體系承諾了每一位公民皆有「接近權力」的平等權利。
2. 政策規劃功能
代表性官僚可以在政策「議程設定」及「決策」的過程中,代表較大幅度的社會「意見與偏好」,促使政府在進行政策規劃時,更能因應各種團體的需求。
3. 政策執行功能
由於受「政策執行」影響的團體,較容易參與代表性官僚的決策,因此代表性官僚在執行政策計畫時,更能獲得社會大眾的「肯定」與「合作」( 政策順服 )。
4. 人力開發功能
代表性官僚若能落實,可以吸納過去排除於「勞動市場」以外的團體( 如少數族群、弱勢群體 ),將整體社會中的「人力資源」作更有效的運用。
在公共行政裡往往會探討,身為一個公務人員我們要代表我們所屬的身分背景、人口背景來服務我們的對象,還是說一旦考取公務界,任職於某一行政機關,我理應要替我的服務對象爭取權益?這兩個觀點並沒有所謂的對錯,但在公共行政裡卻時常探討這些問題。
以上是謝望民老師針對這次時事議題結合命題重點的分享,之後老師都會固定拍攝相關時事議題與理論作結合的影片和大家分享,喜歡這樣短短3分鐘就吸取精華知識的你,可以將我加入你的最愛哦~~
2024年高普考一般行政開課資訊(更多行政類課表)
同學都可以在下方填單預約試聽課程哦▾▾▾
參考資料:
丘昌泰,2014,《公共政策:基礎篇》,高雄:巨流。
孫煒,2010,〈設置族群型代表性行政機關的理論論證〉,《台灣政治學刊》,第14卷第1期,頁105-158。
謝孟穎,2019,〈拼死考上月薪七萬公職,卻換來右手廢掉!〉,《風傳媒》,11月1日。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