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政準備】世界文化史近年考情趨勢分析
世界文化史近年趨勢分析
近年來,無論是升學或公職考試,「世界文化史」均已成為人文領域重要考科之一。當代世界是如何形成的?哪些「關鍵性歷史事件」型塑了我們今天的世界?當代各族群文化將何去何從?解得這些問題,都是我們研讀文化史的重要目的。
研究所與公職考試,其出題偏重也各有不同:研究所考試的考題平均分布在各個歷史階段;國家考試則以西方地理大發現為分水嶺,此前考題較少。而文藝復興與啟蒙運動幾乎是國家考試每年的必考重點!
▸近年四大趨勢重點:
1. 對於通俗且流通廣泛的歷史、文化專書,都不曾止出現一次在考題中,如「哥倫布大交換」、「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等,今年高考考題也再度出現哥倫布大交換!
2. 現在的文化史考題,已不會只侷限在純文化議題,將涉及到政治經濟學,因此擁有一個宏大的史觀是很重要的,將不同時代的文化事件串聯起來, 並找出背後推動的力量。
3. 「大航海時代」這個主題常與 『明末清初』的台灣文化史融為一題;聯合國、全球化、日本治台...等近年較少出現的主題,隨著2016年政黨輪替,出現的比例增加了。
4. 以「貫穿數百年甚至千年的大歷史」型態的考題增多,自2016年起,連續三年都有這類性質考題出現。(詳細舉例可以看下方丁永恩老師分析的影片)
各考試類別考情分析
高普考與地方特考「世界文化史」的考題類型基本上差異不會太大,均以地理大發現為分水嶺,考題多集中在15世紀之後的時代,尤其是以文藝復興與啟蒙運動最為重要!再來,經常出現的考題是宗教改革、科學革命、美國獨立革命、法國大革命...等,這一連串西方歷史上重大變革。
由於世界衝突不斷,近代伊斯蘭與西方世界的衝突、猶太復國主義...等,也會配合時事議題出現。中世紀相關考題,則以「伊斯蘭文化及其貢獻」最為重要,廣義的伊斯蘭相關議題(含以阿衝突),幾乎可說是年年必出的考題,而東羅馬帝國文化、基督教文化的影響偶爾會出現,上古史的部分較少出現在考題。
但是,在104年時,卻出現了特例!高普考、地方特考、身障特考,每一份世界文化史的試卷都出現一題上古史考題(包含:古埃及、希伯來人以色列王國、希臘化文化、亞述文化、米諾安文化),105年高考也問及「進東文明兩河流域的神話與宗教」,因此,不論是高考三級、普考、特考都需要對世界文化史有全面性的認識。
教學特色|世界文化史-丁永恩老師
● 點出每個時代的文化特徵,讓學生對世界文明進程有整體清晰的概念。
● 以大歷史史觀貫穿時代,使考生能夠全面性掌握歷史演進的動力。
● 配合考古題編纂教材:
論及每一主題時會與考古題做連結,幫助同學建立教材與考題間的關聯性。
● 將「世界文化史」與「文化人類學」內涵建立聯繫:
當介紹到與兩者相關概念時,會加以強調,像是南島語族、社會達爾文主義、我族中心主義、文明衝突論、全球化...等,都是兩個考科均會出現的考題。
世界文化史準備方法
▸掌握教材基本資料
首先要對整個世界文化史發展歷程有初步概念,再依據章節重要性熟悉基本觀念,例如:啟蒙運動重要性最高,則此章內容均需熟記,如果有多出來的零碎時間,可針對某些主題進一步蒐集資料,用筆記的方式加以補充,建立一個完整的資料庫,自己多動手整理資料,可以增加概念的完整性,也能幫助記憶,考試時更能增添信心。
▸勤於思考
針對世界歷史進程中,各個時代文化上的重大特徵、事件發生的關聯性去進行思考,並參照教材及其他資料,試著去寫下自己的觀點,例如:文藝復興本身有哪些內涵?產生文藝復興的因素有哪些?文藝復興的影響為何?任何一個重要主題都要注意這三個成分,即:事件本身、產生原因、它的影響。在三等考試中常於一題目中同時涵蓋三者;四等考試可能只涵蓋一~二個層面,又或者在這三者中做變化。
因此只要對不同歷史階段的時代特徵或重要文化事件,進行三者間的關聯性思考,就能在答題時游刃有餘~
▸關心時事,與文化史相關主題連貫思考
1. 每當發生重大國際事件時,該年極可能會出現相關考題。
例如:2017年12月,美國總統川普簽署聲明,正式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宣布將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2018年5月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正式遷至耶路撒冷,當時正值以色列建國70周年。因此107年普考便出現了「以阿衝突根源」的相關考題,這就是屬於國際重大事件。
2. 藝文報導或書評當中出現的議題,也值得留意。
例如:2016年,適逢英格蘭人文學者湯姆斯.摩爾 ( Sir Thomas More ) 1516年出版《烏托邦》( Utopia ) 一書500週年紀念,因此出現了相關考題。這種議題主流新聞雖然未必會報導,但可能在藝文報導或書評當中出現,也是值得留意的!
各章節重要程度一覽表
上方提到的內容,影片裡都有哦!但丁永恩老師在影片裡提到的舉例說明更詳細、豐富,想了解更多,不喜歡文字的同學可以直接看影片▾▾▾
更多課程資訊、預約試聽都可以在下方填單諮詢▾▾▾